"跨海長龍"就是這樣被送進海底的 在大連市長??h,有個盡人皆知的"龍分水"的神話故事:暴雨來臨之前,烏云布滿天空,向大海望去,人們經常會看到一股巨龍似的黑云從天空伸向大海,卷起沖天的水柱。傳說中,這是四海龍王在從海里吸水,并把海水分成咸水和淡水,把咸水吐回海里,用淡水降雨、降雪,讓長海百姓能夠幸福安康地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地域條件導致的淡水資源匱乏一直困擾著島上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人們企盼著擁有充足的淡水資源,卻也只能將其寄托于傳說和夢境。 不過,這一切即將成為歷史:一條"跨海長龍"正悄悄地在海底延伸,幾代長海人的夢想將成為現實——總投資1.2億元、全長3.5公里的跨海引水工程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10月,來自普蘭店市水源地的淡水就會通過這條"跨海長龍"流到大長山島百姓的家里,遠景日輸水能力可達7000噸,將大大地緩解島上居民用水難的窘境。 苦澀淡水伴隨島上幾代人 1997年,隨著長??h經濟和旅游的不斷發展,大長山島用水壓力不斷擴大,縣政府開始研究對策,當時提了三個方案:一是從廣鹿島水庫調水,用船往大長山島運輸,但是由于用船的安全系數和受天氣制約,最后沒有成型;二是利用溝壩截水,把水泥注入水庫地下,防止地表水下滲,再利用植被將水"抓牢",但是儲水量完全靠天,無法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三是從大陸引水,借助大 連"引碧工程"辟一條管道進入大長山島,但是由于當時的造價較高,大連供水也比較緊張,所以也未能成為現實。2000年,長??h投資1500萬元開始海水淡化工程,日處理量達到1500噸,加上地表水,可以緩解部分壓力。但海水淡化成本較高,又受溫度控制,相關設備受海水腐蝕開始出現問題,而換一個零件就需要與國外生產商聯系,非常不便,長??h居民吃水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2003年,跨海引水工程再一次擺上了縣領導的辦公桌,相關措施開始進入具體準備階段。 高科技打造數個全國少見 作為全縣政治經濟中心,長??h的跨海引水工程先從大長山島開始,縣里成立了大長山島跨海引水辦公室,負責整個工程的施工和協調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鄭毅告訴記者:工程最大的難處在于跨海,誰來干、用什么管道、怎么跨、如何選擇線路、用什么器械……這一切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2000年,我國最長的、從寧波到舟山的跨海管道鋪設成功給了長??h大長山島跨海引水辦公室的人員帶來了好消息,但是由于兩地各處我國南北方向,海底情況不同,所有的問題還需要在借鑒經驗的同時有所創新。長??h所在海域平均深度在20米左右,輸水管線需要埋在海底下2米多的地方,同時必須避開海底暗礁,工程線路的確定是第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作人員需要在海上每隔 500米就進行一次海底鉆探,取出土樣進行分析連線,從而選擇最適宜的線路,最終在被選的5條線路中選擇了一條跨海長度為18.2公里的路徑。 在選擇管材原料上,南方采用的是不銹鋼管,其優點是耐壓力強,但是柔韌程度不高,相對容易被腐蝕,按照設計服務年限50年的要求,引水辦公室從韓國引進了聚乙烯PE復合材料,由我國溫州煌盛管業公司加工成管道,運往長??h。 光這個管道,我們就創造了許多個全國少有。"老鄭說,這種輸水管道的直徑是450毫米,為了抗壓,內部安裝上了鋼絲骨架,這種材料造價高,但是無毒無味,不會對海水造成污染,是國外跨海引水的首選材料,被譽為"綠色管道",國內很少使用。而采用如此大口徑PE復合管進行跨海輸水工程在我國尚數首次。按照我國從前的相關規定,管材的最長標準為12米,如果過長就無法運輸, 但是采用12米管材焊接口就會增多,為了保證質量,長海方面向加工商提出了一個看似苛刻的要求:每根管的長度要達到50米。熟悉該行業的人員都清楚,在這個要求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但是長??h卻得到了溫暖的回應。溫州公司給長??h的答復非常明確:"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能夠參與其中是我們的榮幸,這些增加的成本就算是廣告費了……"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麻煩太多了。由于50米的管材無法在陸地運輸,溫州公司把生產車間搬到了碼頭,管材生產出來后直接吊上加長特制的運輸船,運往負責鋪設管線的施工船上,經過焊接后輸送到海底。老鄭說:"僅這360根管材就運了三次。" 海底挖溝是另外一個難題。負責此次施工的是具有豐富經驗的上海市基礎工程公司,該公司派出了包括敷管船(施工船)、錨船、拖船和補給船各一艘組成的作業船隊,從今年5月份開始就漂在海上。據介紹,海底作業的過程充滿了新奇感:錨船將9個各重9噸的錨拋下海底,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將敷管船固定在線路上,負責挖溝的是國內先進的海底高壓敷設機,類似滑雪板的機臂深入海底,四臺 大功率高壓水泵把水噴出,在海底形成2米寬、2.75米深的海溝,相關情況通過機臂上的傳感器傳到船上,管材經過焊接冷卻后灌滿海水通過滑道滑入海溝內,潛水員再配合起重機將重約2噸的配重塊固定住管材,每隔20米就是一個配重塊,而后拖船再拉著敷管船沿著線路繼續前進。 城際合作唱響"勞動者之歌" 大長山島跨海引水工程是個由許多城市參與的項目:管材原料來自韓國,管材加工源自溫州,施工的是上海企業,工人則很多來自南方。在已經開工的兩個多月里,許多城市的勞動者在黃海海域唱響了"勞動者之歌"。 由于工期緊、任務重,施工船上的70余名工人分兩班24小時工作在船上。由于晝夜溫差大,很多人在船上工作時還穿著棉襖,有些出現了風濕癥狀,非常難得的"登陸機會"也成了工人購藥的最好機會。為了讓工人們安心施工,大長山島上的后勤人員費了許多心思,找好廚師、運新鮮蔬菜,變著花樣改善伙食。在船上,不到4平方米的宿舍內住著4個人,船上的噪聲大,工人睡覺不安穩,等睡醒了,趕上大霧,在船頭看不到船尾,也看不到什么海景。很多工人反映:高強度的工作我們不怕,就怕海上的寂寞。這里就有一個電視,只能收到大連一個頻道,很多球迷因為看不到世界杯而感到郁悶,還有人笑稱"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接到地氣了"。 老鄭說,現在工程已經進展到關鍵時刻,普蘭店市皮口地區海岸灘涂較多,海底敷設機無法發揮作用,此外,還有幾根通往大長山島的海底輸電電纜的具體位置還沒有確定,所以,現在工程技術人員正在集中攻關,爭取早一天完工,讓大長山島的居民早日喝上甜美的淡水。當記者問他"大長山島的淡水接通后做什么"時,老鄭堅定地告訴記者:淡水通往大長山島只是我們跨海圓夢的第一步,我們還要爭取讓全縣的百姓喝上淡水,徹底告別缺水的日子。
|